"国学"(唐)与"太学"(汉)有什么区别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15 20:00:38
除了年代上的区别

国学,又可称国故,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,涵盖了两汉经学、魏晋玄学、隋唐佛学、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、六朝骈文、唐宋诗词、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、学术体系,构成了恢弘的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。
  国学,兴起于二十世纪初,而大盛于二十年代,八十年代又有"寻根"热,九十年代"国学"热再次欣起遂至今,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。于今而言,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。
  "国学"一说,产生于西学东渐、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。而关于国学的定义,严格意义上,到目前为止,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。名家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:"国学者何?一国所有之学也。有地而人生其上,因以成国焉,有其国者有其学。学也者,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,而自治其一国也。"(《国学讲习记》,《国粹学报》第19期)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,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。
  太学 中国古代的大学。太学之名始于西周。《大戴记·保傅》:“帝入太学,承师问道。”汉武帝元朔五年(公元前124年)设五经博士,弟子五十人,为西汉太学建立之始。东汉太学大发展。质帝时,太学生达三万人。魏晋到明清,或设太学,或设国子学(国子监),或两者同时设立,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。参见“国学”、“国子学”。
  (选自辞海编辑委员会编:《辞海》(1989年版),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。)

制度上差不多

差不多

没。